
武娟和同事一起拍視頻。

武娟展示自己為拍賣農特產品而購置的旗袍。
“女士們,先生們,歡迎蒞臨拍賣行,我是拍賣師Benny,今天是寧夏永寧分會場,拍品是‘國字號’產品‘永寧山藥’,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這是一場在田埂上舉行的雙語助農拍賣直播活動,拍賣師Benny甜美自然的笑容,加上中英文的無縫切換,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目光。
這場直播活動的幕后總導演是34歲的武娟,一位從永寧縣閩寧鎮走出去又返回家鄉的移民二代。她曾是航空公司的精英空乘,如今,她把客機上的廣播腔“搬”到賀蘭山下,把國際拍賣行的儀式感“嫁接”到直播中,只為讓世界聽見中國土地的心跳。
網友說她像《山海情》里的水花,她笑稱:“水花是拖著板車闖戈壁,我是拖著Wi-Fi闖世界?!?/p>
告別藍天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1998年,年僅7歲的武娟隨父母從西吉縣震湖鄉的土坯房里遷至永寧縣閩寧鎮武河村。
武娟的舅舅是《山海情》中水旺的人物原型,而武娟身上則流淌著劇中水花的堅韌。
初到閩寧鎮,一家六口擠在鄰居家的小屋里。父母天不亮就去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打零工,武娟蹬著一輛舊自行車,每天往返幾里地去上學。
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在貧瘠的土壤中頑強生長。從閩寧中學到寧夏育才學校,武娟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大學英語系,成為家中的第一位大學生。
大學四年,武娟苦練口語,靠助學貸款完成學業,被評為“山東大學優秀畢業生”。
2014年,武娟站在人生抉擇的路口——是回到家鄉成為選調生,還是加入廈門航空成為國際航線的精英空乘人員?
“我舅媽是福建人,這讓我對廈門多了一份親切?!弊罱K,武娟選擇振翅高飛,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崗前培訓異常艱苦:在酒店端盤子練服務意識,背厚厚的乘務員手冊到深夜,首次飛行暈吐不止,卻需強記應急處理流程……當第一次穿著制服站在客艙用流利的英語為外國旅客播報時,旅客驚訝地問“這是真人播報嗎?”那一刻,武娟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起飛”。
她忙碌地穿梭于國內外航線,逢春節、“五一”、國慶等假期,她都是在飛機上度過,與遠在寧夏的家人和男友聚少離多。
“娟娟,又要飛了吧?”2015年春節,航班即將起飛時,武娟接到媽媽的電話,母親哽咽的“一路平安”讓她淚如雨下?!靶r候總盼著長大高飛,長大后才發現, 家人是最大的牽掛?!币股钊遂o,她輾轉反側,心中的天平慢慢傾斜。
2015年底,武娟毅然告別藍天,辭去空乘工作回到家鄉。
“這次落地不是結束,是為了更好地出發?!蓖鴻C場的跑道,她告訴自己。
跨界轉型成為金牌講解員
返鄉后,武娟需要重新擇業。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得知銀川韓美林藝術館正在招聘講解員。憑借英語專業背景和空乘禮儀的優勢,她成功應聘成為藝術館的文化工作者。
“進入一個全新領域,對我而言是巨大的挑戰?!蔽渚瓿藚⒓羽^內培訓,還系統學習繪畫、書法、設計等。
“要想向別人講清楚,自己必須先吃透。”武娟說,面對專業游客需精準闡述,面對普通觀眾則要通俗易懂,中間需要精準把握專業與通俗的講解分寸。
2016年,韓美林作品巡展至意大利威尼斯。武娟走出國門,用英語向世界推介中國藝術。每當介紹賀蘭山巖畫系列作品時,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同年,她代表藝術館參加寧夏導游講解大賽,一舉奪得銀川市的冠軍,榮膺“寧夏十大金牌講解員”與“銀川市旅游形象代言人”。
其間,她還受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邀請,對外推介寧夏旅游資源。
事業穩步上升之際,她組建家庭,迎來兒子的誕生,人生似乎步入小滿。
然而,命運卻猝然設下關卡?!皟鹤觾蓺q半時被確診為孤獨癥,那一刻我感覺天塌了下來。”看到診斷結果,武娟在醫院的走廊里哭了很久。
為了照顧孩子,她毅然放棄事業回歸家庭。
生活變成兩點一線:每天清晨7點半,開車穿越大半個城市,從西夏區到興慶區的康復機構陪孩子做治療;晚上6點回家安頓好孩子后,她開始線上兼職代課。
康復過程中,孩子聽不懂指令,她就手把手地教他涂色、拼圖;孩子情緒不穩定,她就抱著他唱兒歌、講故事……
在艱難康復的4年里,她擠出時間考取家庭教育啟蒙指導師與TESOL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不能工作,但學習不能停止。”武娟的堅韌從未被生活磨平。
試水雙語助農再度“起飛”
在家人的共同呵護和努力下,7歲的孩子,今年已經可以進入普通小學就讀??粗⒆拥谋秤?,武娟自問:“除了媽媽,我還能成為誰?”
恰逢鄉村振興的春風吹到閩寧鎮,她與時任副鎮長楊青相遇。“你是從閩寧鎮走出去的大學生,能不能為家鄉的農產品代言?”楊青的一句話讓武娟眼前一亮。
她想起喜愛的香港拍賣師陳良玲,決定以中英雙語拍賣形式推廣家鄉特產:“中文讓好貨走全國,英文把世界引進來?!?/p>
想到就做。她以推薦閩寧鎮園藝村的灘羊為起點,身兼編導、拍攝、剪輯等數職,全部獨自完成。
今年4月18日,“永寧三農之灘羊”視頻誕生:武娟身著一襲閃亮旗袍,腳踩高跟鞋,在強烈的場景反差中,以中英雙語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產品拍賣。
這條視頻通過“永寧農業農村”視頻號發布后,反響熱烈,收獲大量點贊與鼓勵,讓勇于嘗試的武娟信心大增。
此后,她每周推出一條視頻,主題從灘羊、雞蛋、葡萄酒到白玉蘿卜、香芹、糯玉米、番茄等。共發布23條,累計播放量達360萬,單條最高播放量超過50萬。外地客商循視頻而來下訂單,外國友人留言咨詢,想把寧夏的農產品引進自己的國家。
在數字時代,她以獨特的方式,將永寧特色農產品“鏈”向全國乃至世界。
拍攝之路充滿艱辛:36℃高溫下拍攝閩寧雞蛋,臉頰曬得通紅;暴雨中穿著高跟鞋在田里連續拍攝糯玉米3小時……“腳踩泥土,心里就踏實,我什么都不怕?!蔽渚晷ρ?。
如今的武娟又多了一個新身份——“寧夏雙語助農推薦官”。她不僅拍視頻推廣農產品,還幫農戶設計包裝、撰寫英文介紹,甚至義務為村里的年輕人培訓英語和直播技巧。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我想帶動更多人為家鄉的鄉村振興出份力?!彼f。
站在閩寧鎮的葡萄園里,看著遠處的賀蘭山,武娟常常想起小時候家人在戈壁上種莊稼的場景?!伴L輩們說,只要肯努力,戈壁也能變綠洲?,F在我信了,肯付出,家鄉的好東西也能走向世界?!?/p>
從第一次“起飛”看世界,到第二次“起飛”為家鄉,在時代的浪潮中,武娟用堅韌和熱愛書寫著屬于當代移民二代的“山海情”續章。那田埂上優雅的旗袍身影與流利的雙語播報,讓世界聽見了賀蘭山下泥土的脈動,也見證了一個人如何將個人命運之線,一針針繡進鄉村振興的壯闊圖景。(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記者 張璞 張艷麗 文/圖)